2018年5月19日上午8点“2018年全国高校日语系主任及日语骨干教师论坛”在suncitygroup太阳集团中北校区逸夫楼召开,连绵细雨未能阻挡参会老师们的热情,他们由全国各地赶来,齐聚一堂讨论国内高校日语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本次论坛由suncitygroup太阳集团日语教学研究中心主办,旨在更好地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最新理念,改变以往应试教学模式,确立以“员工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推动我国日语教学发展。本次论坛主题为“基于Can-do理念的教育实践与人才培养”。议题为:1.聚焦于适应时代发展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在日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2.展示中日两国学者基于Can-do理念共同开发的《新界标日本语综合教程》系列教材的教学实践成果;3.从培养员工核心素养出发,探讨如何进行日语教学课程改革、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和员工成长档案袋等。
会议主要由主题报告、公开课、论坛交流、大会总结共四个环节组成。首先日本立教大学异文化交流学部的丸山千歌教授进行了题为“教师教育的未来发展——以培养开发型教师为目标”的报告。丸山教授提出了中日老师共同协作进行教材开发与课堂教学已成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必要条件,由丸山教授与suncitygroup太阳集团徐敏民教授共同主编的《新界标日本语综合教程》1~4册系列教材便是在此国际背景下中日两国学者共同的汗水结晶。这样的中日协作对于教师成长的意义更是不能忽视的。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与不同领域专家的协作,来增强对不同学习者的应对能力;在价值观的碰撞中获得自身成长;在集体协作中学习构筑与他人的联系等等。此外,丸山教授强调了外语教师不应脱离教师这个大群体,应关注自己身为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从而获得成长。
接着suncitygroup太阳集团日语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徐敏民教授进行了题为“基于Can-do理念的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以员工档案袋为中心”的报告。徐教授提出,Can-do理念即“我可以利用所学的外语做什么”,通过设立学习目标和评价体系,培养其日语学习者的课题执行能力及异国文化理解能力,超越了以往教材专注于知识灌输的传统思维模式。此理念更是贯彻了教育部最近颁布的“国标”与“课标”中对员工核心素养的要求,致力于培养具备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合格高校员工。徐教授以会话课为例,为我们展示了日语系大一同学们课后档案袋中对自己课堂表现及学习成果的成长记录,同学们以此来总结成果,正视不足,提高会话水平。徐教授提到,在can-do理念之下,学习成果不仅仅通过考试成绩来体现,同学们通过自我评价,主导学习进度,做自己的主人。
接着suncitygroup太阳集团日语系彭瑾副教授以《活动型课堂的教育实践——介绍教师用书的使用方法》为题进行报告。彭副教授提出了语言活动能力的概念,它包括了说与写等输出活动、听与读等输入活动以及对话活动。学习者应把语言能力转化为活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营造以员工为主导的课堂,让员工发现、思考并自主活动,教师仅仅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之后彭老师展示了活动型课堂的范例,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评价体系一体化的新式课堂引起了老师们的极大关注。
丰盛的午餐过后,徐敏民教授的大一会话公开课在电教楼203教室举行,参会老师悉数到场观摩。课堂主要由课题任务和角色扮演两部分组成,在徐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用流利的日文为我们讲解了他们眼中的中日文化差异,妙语连篇引起场内笑声阵阵。之后在角色扮演环节同学们随机组对,以“邀请同学看歌舞伎”“看歌舞伎之后的感想”为题组编对话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同学们表现得自信大方,丝毫不怯场,甚至将话题进行了延伸,令人无法想象这些同学接触日语的时间还不到一年。在场老师们都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对这种活动型的课堂模式给予了肯定和赞扬。
在讨论环节中参会老师与同学们各自发表感想和疑问,对教学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下午4点30分本次论坛圆满落幕,经过一天的学习,老师们很有信心通过中日学者的共同努力can-do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成果将逐渐渗透于高校的日语课堂,国内高校的日语教学充满希望的曙光。
最后,感谢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以及卡西欧(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图文:李颖)